网红新品,“佳因美奶捞”强势杀入市场!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國際政要出席致詞者包括台灣邦交國巴拉圭駐歐盟公使巴托洛齊(Federico Bartolozzi)、比利時眾議院友台小組共同主席達爾曼(Georges Dallemagne)、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蓋勒(Michael Gahler)等。她代表史瓦帝尼持續敦促世衛邀請台灣成為觀察員,並將台灣納入所有的會議機制和活動,「台灣能幫忙,並樂意分享其專業以改善全球健康」。
本次活動計有比利時各地僑胞及留學生超過100餘人到場聲援,熱情高舉標語,吸引許多群眾駐足聆聽。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陳立國致詞感謝比利時僑界以實際行動支持政府國際參與,並稱WHO雖已宣告COVID-19不再構成國際衛生安全威脅,惟國際公共衛生仍存在破口,原因就在於台灣仍未受邀參與WHA,全球健康覆蓋率實難稱普及。本週舉行的WHA台灣連續7年無緣進入場內,但場外交流馬不停蹄。Photo Credit:中央社 瑞士國會友台小組議員黎曼(左2)24日在聯邦議會大門前迎接衛福部長薛瑞元(右6)等台灣世衛行動團成員。陳立國表示,台灣全體國人健康權益不應遭受惡意政治干涉。
圖片來源:取自WHO網頁who.int 帛琉衛生部長烏貝勞在世衛大會發言支持台灣參與,並說:「若沒有來自台灣的珍貴協助,帛琉也無法有效地遏制COVID-19疫情。世衛大會12友邦為台灣發聲,德法美日澳英等11國齊聲挺台 (中央社)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國家利用全會一般性發言時段挺台,到今(25)日第3波後告一段落。我們人口不算多,不可能要求每個人買很多儲能、電動車,但不只是台灣的問題,除了中國大陸之外的其他國家,現在人人都覺得自己國家市場不夠大。
舉個例子,一家擁有電池模組生產線的公司,具備電池產線架設的能力及場地優勢,可存放大量的電池模組,只要繼續升級產線技術,將其開發全自動化製程,降低製造成本,就可以放量達到經濟規模。大部分電池公司都是快快快,為了生存,或是為了滿足投資人的要求,只要能賺的錢,即便是不擅長的領域,公司都想賺。設計起家的,就是設計的文化。能夠研發出電芯不難,但如何在電池模組及電池包的組裝及結構設計中做到電動車或儲能客戶要求的高效能又兼顧安全性,就需要讓研發團隊有動機日以繼夜埋首苦幹,如果沒有創造出一種坦誠溝通、互相學習的組織文化,大家這麼拚難道只是為了高薪而已嗎?應該不是吧。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道理人人都知道,但為什麼電池業做不到? 這幾年台灣電池產業也不是沒有公司互相結盟的案例,不過信任感並不容易培養,老闆最後只好選擇公司一條龍,什麼都做,自己掌握技術及資源,這是老闆容易掉入的陷阱。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歐洲領導電池產業的公司瑞典北伏(Northvolt)的工廠內部 下一代的電池公司需要三種特質: 開放創新的環境、專業領導、成為客戶的好朋友 重要的不是公司是否要一條龍,而是公司要如何經營出一種有利於生存的文化。本文經綠學院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我們不只是一家台灣公司 延伸閱讀 強力逆襲固態電池界的「胖子鈉電池」,背後的技術與原理是什麼? 接下來兩年「本夢比」最高的投資領域,估計是固態電池概念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電池公司若是製造起家的,就是製造業的文化。乍看之下錢是萬能的,但只能暫時解決公司人才荒,卻也同時累積業界彼此之間的仇恨值,因為你挖了別人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團隊,別間公司業務受到影響,以後難道不會伺機報仇嗎。
投資人都會說,擔心磨合問題,就花錢將整個團隊挖過來就好,直接挖人買技術,用錢換時間。願我們不再因為聽到一間公司又去了海外而感到憤怒或沮喪,我們真正該關注的是我們的眼界,因為眼界決定企業的世界。但是投資人一來開會,覺得公司這樣沒有技術壁壘,於是要求在產線尚未成熟時要投入模組研發資源,但培養一個電池模組部門,從人才的招募到養成都需要花時間,即便是台灣最一流的人才都被吸引進來了,人才與人才之間也需要一段很長時間的磨合,這些都不是錢砸下去就能解決的問題。文:謝芳吉(稀有的既懂化學、又能鏈接電機專業的跨領域專家,將這兩種專業靈活的結合在儲能電池技術研發工作。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幾年前開始創業,蹲點中國大陸多年,充份運用整條電池儲能供應鏈的資源,擔任綠學院綠色帶路人的願望是把一身功夫貢獻出來,培養更多人才,促進儲能業發展) 前一陣子綠學院專欄文章介紹過的固態電池,其本地僅存的一間固態電池公司輝能科技,在法國宣布投資決定時說「我們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引起國內不少議論,驚動到經濟部長親自打電話去理解,出來後釐清輝能科技說的是「我們不只是一家台灣公司」,稱媒體報導引述錯誤落差大。
系統整合起家的,就是系統整合的文化如果不是市場問題,有沒有可能是人才的問題?在跟幾位綠色帶路人討論之後,我們決定整理出電池業的日常營運縮影,讓你也一探奧秘。
但是投資人一來開會,覺得公司這樣沒有技術壁壘,於是要求在產線尚未成熟時要投入模組研發資源,但培養一個電池模組部門,從人才的招募到養成都需要花時間,即便是台灣最一流的人才都被吸引進來了,人才與人才之間也需要一段很長時間的磨合,這些都不是錢砸下去就能解決的問題。文化是公司的DNA,從大到小的思維、組織架構、決策、格局都是由這個DNA去推演,舊有的文化會影響公司新事業的格局及佈局,新的一幫人進駐公司後,電動車及新能源市場又都屬新的領域及應用,怎麼可能用舊思維迎接新賽局呢? 每間公司資源及專長都有限,理想上,我們應該各施所長,發揮自己擅長的領域,電芯廠、模組廠及系統廠分工組成小型的團隊,達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生態結構,用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化的價值。電池公司若是製造起家的,就是製造業的文化。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歐洲領導電池產業的公司瑞典北伏(Northvolt)的工廠內部 下一代的電池公司需要三種特質: 開放創新的環境、專業領導、成為客戶的好朋友 重要的不是公司是否要一條龍,而是公司要如何經營出一種有利於生存的文化。舉個例子,一家擁有電池模組生產線的公司,具備電池產線架設的能力及場地優勢,可存放大量的電池模組,只要繼續升級產線技術,將其開發全自動化製程,降低製造成本,就可以放量達到經濟規模。國內有電池廠宣稱技術保密做到與半導體廠一樣的高標準,員工僅能攜帶公務機進入廠區,確實資訊都不外流了,但也同步限制了使用資訊溝通的便利性,而電池產業需要供應鏈協作,從電芯做到模組再堆疊成電池包,跨公司的研發團隊知識共享極為重要。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能夠研發出電芯不難,但如何在電池模組及電池包的組裝及結構設計中做到電動車或儲能客戶要求的高效能又兼顧安全性,就需要讓研發團隊有動機日以繼夜埋首苦幹,如果沒有創造出一種坦誠溝通、互相學習的組織文化,大家這麼拚難道只是為了高薪而已嗎?應該不是吧。
投資人都會說,擔心磨合問題,就花錢將整個團隊挖過來就好,直接挖人買技術,用錢換時間。設計起家的,就是設計的文化。
我們人口不算多,不可能要求每個人買很多儲能、電動車,但不只是台灣的問題,除了中國大陸之外的其他國家,現在人人都覺得自己國家市場不夠大。乍看之下錢是萬能的,但只能暫時解決公司人才荒,卻也同時累積業界彼此之間的仇恨值,因為你挖了別人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團隊,別間公司業務受到影響,以後難道不會伺機報仇嗎。
本文經綠學院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我們不只是一家台灣公司 延伸閱讀 強力逆襲固態電池界的「胖子鈉電池」,背後的技術與原理是什麼? 接下來兩年「本夢比」最高的投資領域,估計是固態電池概念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大部分電池公司都是快快快,為了生存,或是為了滿足投資人的要求,只要能賺的錢,即便是不擅長的領域,公司都想賺。文:謝芳吉(稀有的既懂化學、又能鏈接電機專業的跨領域專家,將這兩種專業靈活的結合在儲能電池技術研發工作。幾年前開始創業,蹲點中國大陸多年,充份運用整條電池儲能供應鏈的資源,擔任綠學院綠色帶路人的願望是把一身功夫貢獻出來,培養更多人才,促進儲能業發展) 前一陣子綠學院專欄文章介紹過的固態電池,其本地僅存的一間固態電池公司輝能科技,在法國宣布投資決定時說「我們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引起國內不少議論,驚動到經濟部長親自打電話去理解,出來後釐清輝能科技說的是「我們不只是一家台灣公司」,稱媒體報導引述錯誤落差大。
道理人人都知道,但為什麼電池業做不到? 這幾年台灣電池產業也不是沒有公司互相結盟的案例,不過信任感並不容易培養,老闆最後只好選擇公司一條龍,什麼都做,自己掌握技術及資源,這是老闆容易掉入的陷阱。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所有的電池公司都必須追求深耕技術,因此公司文化也必須是專業領導,減少辦公室政治對工程師們的消耗,技術能力強的人很容易瞧不起比他差的人,但技術領先不見得代表市場接受度高,能跟車廠或儲能系統廠密切合作,成為客戶的好朋友,才是最高段的技術啊。系統整合起家的,就是系統整合的文化。
願我們不再因為聽到一間公司又去了海外而感到憤怒或沮喪,我們真正該關注的是我們的眼界,因為眼界決定企業的世界前進黨揭示「3Rs」外交政策:復興、再平衡、重新校準隨著眾議院選舉落幕,新一輪政治競爭已如火如荼開打,主要政黨相互合縱連橫,以爭取形成跨越過半席次(376席)之政黨聯盟。
本次大選共有70個政黨角逐議員席次,但只有前進黨、為泰黨等少數政黨提及外交政策,反觀軍方政黨則完全未提或模糊其詞。同時,前進黨也揭示其外交政策願景與途徑,以重新定義泰國在全球舞台的作用,加強與國際夥伴的聯繫,為全球和平、穩定和永續發展做出貢獻。前進黨率先聯合為泰黨共計8個政黨共組民主派聯盟,並選在9年前帕拉育發動政變的5月22日,簽署指標性的聯合政府創建意向書(MOU),象徵泰國將回歸民主道路。更積極主動的農業外交、疫苗外交、霧霾外交。
外交政策的振興與落實必須利基在普世價值原則上,恪守進步價值觀、人權、民主,並平衡大國衝突下的泰國地位,以促進泰國人民的利益及經濟發展。另一位總理候選人賽塔亦將外交政策與經濟掛勾,將重點放在尋求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以便能和越南、印尼競爭。
前進黨剛揭示的外交政策,標誌著對於傳統途徑的背離,顯示帕拉育政權在外交上的無所作為已備受詬病。設立直屬於總理的泰國貿易代表處。
在「再平衡」上,強調中等國家(middle power)也能領導「以規則為基礎的外交」(rule-based diplomacy),而泰國準備好在其治理下領導該地區。讓泰國成為東協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綠色科技中心。